为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理解,激发科学探索热情,3月6日,我校高二年级在厚德楼一楼大厅举办了以“晶彩纷呈·微观之美”为主题的晶体结构模型制作展览大赛。本次活动由高二化学备课组主办,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参与,通过创意与科学的碰撞,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科实践盛宴。
以学促创:从课本到实践的跨越
晶体结构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抽象的原子排列方式常让学生感到困惑。随着《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深入,高二化学组特别策划“沉浸式学习计划”。为此,高二化学备课组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还原金刚石、石墨、氯化钠、干冰等经典晶体模型,并自主探究新型材料的结构奥秘。活动筹备期间,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合作,将二维课本图示转化为立体模型,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赛场亮点:科技与艺术的双重绽放
比赛现场,200余件创意作品将化学之美具象化,更有脑洞大开的"吃货科学"惊艳全场。这里既有传统材料的匠心之作,也有前沿科技的创新呈现。石墨层间堆叠到金属晶胞堆积,课本上的球棍模型在同学们手中焕发新生。特等奖作品有配合灯带打造出银河旋臂般的视觉效果;有利用铁丝制作的标准C60晶胞。令人惊喜的是那些突破常规的创意组合:利用棉花糖,龙眼,长尾夹等新奇的材料。化学备课组长王丽婧老师赞叹:“这些看似随意的材料选择,实则暗含同学们对晶体配位数、键角等概念的深度理解。这些作品不仅精准还原了微观结构,更展现了理科生的艺术创造力。”
以赛育人:在合作中成长
“我们为调整石墨层间距反复实验了十几次,终于理解了范德华力的作用方式。”高二(34)班特等奖获得者宋百川分享道。不少团队在备赛过程中向化学专家请教,查找网络资源,甚至还自学三维建模软件。高二年级主任、化学教师蒋华指出:“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深化,更是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培养。看到学生为探究一个晶胞参数熬夜查资料,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学习内驱力。”经过专家组严格评审,最终诞生特等奖16组、一等奖105组,二等奖若干,并于3月22日举行了颁奖仪式。
高二化学备课组组长王丽婧主持颁奖仪式
高二年级主任蒋华为获奖学生颁奖
这场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不仅让抽象的晶格结构变得鲜活可触,更让我们看到:当教育的边界被温柔打破,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照亮知识星空的追光者。此刻走廊上那些仍在驻足讨论的身影,或许正孕育着未来材料科学的曙光。化学备课组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项目式学习”模式,让更多抽象理论通过实践焕发生机。
报道:李聃冉、王丽婧、郑毅 摄影:高二化学组 初审:蒋华、张德平 终审:李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