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使者——周世豪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使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的历史名城,有泱泱汉水穿城而过,亦有岘山苍苍伫立在旁。如此地灵之势造就了人杰辈出的景象,虽不及米芾的笔锋走黑白,丞相的决胜千里外,却也在日常生活中透出一种别致的风雅。

 这种风雅,在当代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随着人们思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将个人素养与社会大众相结合,“文明”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为了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社会的年轻面貌,我们有义务肩负起这一重任,为其尽己所能,这也就要求我们从各方面推进。

 摆在首位的谓“德”,这是立身之本。《易经》中曾说:“德不配位,怨祸及其人。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往具体了说,“德”又分为公德和私德。前者为众,后者为家。厚德社会,家庭和睦便是文明城市的最真实的体现,也正是我们能做的,该做的第一步。再者谓“礼”,从古至今,中国都被称作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承载着前人的意志绵延千古,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铺陈开来。被赋予了时代内涵的她有了更多的取义。人际交往间的言语,举止都需要“礼”的参与,甚至于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习惯,使文明更简单,自然。

 可能有人认为“文明”一词过于宽泛,难以行动起来。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故事: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狭窄的过道上碰见一个女工端着水上楼,女工正要退开,列宁却以一个“请”字作结让开了。这是一件极细小的事,却是礼仪文明生动地诠释。其实文明之举不需要多么伟大,多么有吸引力,单是处理好身边的琐碎小事,何尝不可谓是为创文献出一份力?而每个人也不应该将自己置身事外,仅是在漫步时无意的弯腰,偶遇师长时真挚的问好,都是我们为创文增添的色彩。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应该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代表的是一个共同的声音,就应该将她记挂在心上。

 我们风华正茂的一代,应聚焦于社会实践,为创文活动注入属于我们特有的年轻活力,为社会文明风尚建设添砖加瓦,一次又一次为之绽放!

 谢谢大家!

20181119.jpg

高一(8)班周世豪同学在国旗下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