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四中2020届高中毕业生巡礼系列三,刘若冰:细数我在四中的细碎时光

刘若冰高三(31)班  高考分数:687分

语文133 数学142 英语136 综合276 录取大学:清华大学

31班刘若冰.jpg

   忙碌的三年,不知从何谈起。

   彼时我还是通过第一届小中考进入四中,怀着些许陌生与期许,我从四中启航。在四中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高一的生活新鲜又斑斓,知识还没有特别难,作业也没有成山,还有些许空闲时间,那时我刚从初中生毕业,十五年的人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对学习的认识十分浅显,听过许多学长学姐的真情实感的建议,但最终没有放在心上,始终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当然,这种态度后来让我栽了大跟头。那时上课只靠脑子记笔记,而不动手写笔记 ;题也仅限于把作业写完,课下没有再刷……这些都让我无限追悔,后来的高三复习,完全不可能有新课那么详细,可我也没有读背的笔记,很多知识放了两年,已经只剩模糊的残影;由于刷题量比较小,基础也并没有打那么牢,二轮复习时多花了极多气力……即使如今取得一个还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仍觉后悔,中间的泪经历过才深有体会。

    高二的生活已经紧张起来了,各科知识逐渐进入深水区,学起来时开始吃力,偏偏这时对学校了解深了,离高考又远,容易懈怠,我现在回想起这一年只觉记忆混乱,我的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直指最后高三的竭尽全力。

    高三确实是单调忙碌的,但高三学子一定能从这单调忙碌中感到踏实与满足,高三的一年,是挤时间刷题的一年,是踏踏实实改错总结的一年,是静心专注思考的一年。当然,这一年也很容易脾气暴躁,心态爆炸,每个人来调节的方式都不同,有人独处,有人倾诉,有人哭泣,有人奔跑,我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当时,可以不腰疼的说,就是一点小事情,自己调节调节就可以了,但我清晰的明白,对局中人来说,调节很不容易。当时的我,经常找老师倾诉,在有次交流后,我不在迷茫:我的物理老师马老师告诉我说,不要担心自己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做,在最后的时间里,自己做的什么都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时间改错,那改错落实了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时间刷题,那刷有所得就是最好的选择,只要这个时候没有自我放弃,选择什么都是最好的,于是不必迷茫,就这样无所顾虑的冲刺吧。这一年,是无悔的一年。

   高中三年成长不少,从开始的自我意识过剩,到发现每个人的渺小,再到坦然接受自己的渺小和普通;从对学习的随意到敬畏;从孤身一人到结伴同行,还有很多人生观的变化,这些都是我在四中宝贵的记忆与财富。

微信图片_20200724153317.jpg

   我的班主任蒋华老师曾经说过,我们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最努力的一批人,如果我们都考不好,全国就没有人还能考好,三年算一下,就算我们打了一点折扣的完成任务,我们也真的真的做了远多于大部分高中生的题目。天道酬勤,斯言不谬,真切希望学弟学妹也能无所顾虑的直接朝目标行军,没必要迷茫过多时间。《强风吹拂》中说:“两条腿交替走下去,就能到达终点。”学习,做题,总结,就是这人尽皆知的方法,就能到达终点!

  来源:办公室,2020届高三年级  策划报道:张德平  辑录:周成成  摄影:王利华 审核:刘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