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襄阳四中《名家讲坛》系列报告会继续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明辉教授、讲师王彦妍一行来我校举行“优秀生源基地”授牌仪式并举行讲学报告活动。襄阳四中校长李静出席报告会,高一年级和卓越班近5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教务处副主任余建勇主持。
首先,李静校长带领客人们参观了襄阳四中美丽的校园,介绍了校园内各单体建筑和各种人文设施景观的设置情况。李静校长指出,搬入新校区后,我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校区的各项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了全省高中的顶级水平,为新课改、新高考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冯惠玲教授表示,襄阳四中一向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近年来,襄阳四中向中国人民大学输送的学生人数达到该校在湖北投放招生计划的10%左右,位居全省前列,而且,襄阳四中的学生在人民大学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热烈欢迎以后能有更多的襄阳四中学子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随后,在至美楼学术报告厅,钱明辉教授向李静校长授予我校“优秀生源基地”的牌匾,这是我校今年收到的第十七块“优秀生源基地”牌匾。
冯惠玲教授做了题为《数字人文:文理学科融合下的新机遇》报告。冯惠玲教授以具体案例为线索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具体应用和贯通文理的学科特色:意大利卡普兰教授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解释档案内容建设了“穿越”回千余年的威尼斯的“时光机”;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通过对古代人物数据的查询分析,“还原”了古人们的“朋友圈”;上海图书馆搭建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台州仙居高迁村搭建网站寻回古村落记忆、中国人民大学师生搭建“北京记忆”城市记忆平台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这些案例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对文理学科融合的数字人文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冯惠玲教授还介绍了数字人文学科的相关定义和基础理论,指出未来数字人文在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知识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将带来更大学术变革,勉励在座的襄阳四中学子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未来能投入到这场变革之中。
报告会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冯教授的报告会环节并回答提问,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反映报告会高屋建瓴,让大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来源:教务处 报道:余建勇 照片:王利华 审核:张臣 终审:刘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