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4日上午,襄阳四中全体师生在学校至善广场举行以“弘扬端午文化,涵养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在这个端午佳节里,所有四中人一起重温屈原的爱国精神,涵养伟大深切的爱国情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四中学子理应坚定信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本次主题升旗仪式,重在培养我们学生的家国情怀,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不懈奋斗,最终能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升旗仪式现场
中华经典诵读《沁园春*雪》
国旗下讲话《情系端午,心怀家国》
升旗仪式现场
升旗仪式现场
情系端午,心怀家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二(23)班的孟令东,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系端午,心怀家国》。
当一个被楚国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诗句;可以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动人歌词;可以吼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慷慨誓言时,这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依然念念不忘着祖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楚王、美政、理想,仿佛散发着美味的罂粟,引着屈原走向他的悲哀。当他一步步从政治家三闾大夫走向腰悬长剑的诗人,他心忧家国,却也无可奈何。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高洁如香草之诗句也唤不醒昏庸的楚王,于是他毫不吝惜自己的躯体,将灵魂寄予国家,用生命书写了他的最后一次浪漫:他怀抱大石沉入汨罗江,将家国情怀融入风里,留下坚贞的操守,守候如血的夕阳。
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选择了一条用诗词拯救自己、拯救国家的不归路,留得清气满乾坤;两千多年后,人们借端午以寄哀思,以铭记那可歌可泣的壮美。我们划龙舟,挂艾叶与菖蒲,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我们吃粽子,拴五色线,佩香囊……我们用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让端午文化绵延不断,历久弥新,我们借这样一个时机凝聚民族发展的历史,沉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荟萃人文理念的精华,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思想,激活蕴藏在中华儿女心底的爱国基因。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无数事实证明,每当国家遇到困难时,爱国主义精神便集中迸发出来,成为化危为机的精神力量。林则徐、谭嗣同、严复、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百年前的一声呐喊,五四运动拉开了序幕;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走过大革命的硝烟,战胜长征路的艰险,淬炼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面对疫情的突袭,钟南山、张伯礼、陈威、张定宇以及无数这样的普通人,以守家即守国的担当,护家即护国的赤诚,守护了这片宽广美丽的土地……
值此端午之际,我们青年学子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需要“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信念,站在伟大的历史节点,以青春之热血,青春之奋斗,青春之力量,青春之家国情怀,铸造新时代的青年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自我!
伴着艾叶的清香,迎着灿烂的骄阳,我们重温屈原的爱国精神,涵养深切的爱国情怀,情寄于端午,心怀着家国,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留一片丹心拨云见日,存十分赤诚创造辉煌!
最后,敬祝大家端午安康!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二(23)班 孟令东
来源:学生工作处 报道:马俊傲、方笑宇 图片:郭昕、马俊傲 审核:刘志明 终审:刘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