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四中历史教师赴凤凰咀遗址考察教研

5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历史学科室教师一行前往襄州区龙王镇前王、闫营两村的凤凰咀遗址开展考察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让教师们实地近距离、多角度地接触考古遗址,凸显出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情境下,历史学科室教研相长、课本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诉求。

图片 7.png

凤凰咀考古遗址公园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

图片 6.png

凤凰咀遗址所在村庄面貌

凤凰咀遗址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汉江中游、南阳盆地南缘,是一处平面近方形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据了解,核心区域面积14万多平方米,加上周边附属遗址,总体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是鄂西北、南阳盆地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聚落遗址。据鉴定,遗址主体在考古年代上属于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部分延续至煤山文化,距今大约4300年至5000年,比一般认为的襄阳2800余年建城史还要久远,刷新了人们对襄阳历史的认知,是襄阳的“城市之根”;其较为规整的方形城市平面设计,不同等级居住区分区明确的规划,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同时,凤凰咀遗址所处位置位于南北文化系统分布交界地带,也是江汉地区与中原地区来往的交通要道,其兴建时间与屈家岭文化向北扩张进入到中原地区的文化态势相耦合,应该是屈家岭文化北进的重要军事重镇,对襄阳地区史前南北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也为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结构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例证。

图片 2.png

凤凰咀遗址大致位置

 

第一站,老师们直接来到了遗址发掘现场。在地方文化站彭清明站长的讲解下,教师们仔细观察了护城河南段剖面、城墙南段剖面以及部分倒塌堆积等遗址清理现场。护城河宽约2050米,最深处距地面6米左右,河床堆积丰厚,以颜色较深的灰色淤泥为主。河道走向规整,有明显的人工痕迹。城墙南段保存相对完好,宽约30米,高约3米,由黄色黏土夯筑而成。城墙内侧有许多堆积遗存,此处采集到数量较多的陶片、玉石,但尚未展开深入挖掘。

图片 1.png

凤凰咀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图

图片 5.png 

老师们与地方文化专家深入交流

随后在凤凰咀遗址文物保护中心,在彭清明站长的引导下,老师们有序参观了发掘的文物。目前发掘文物大致可分为陶器、玉器、石器和部分白灰壁块四类。陶器数量最多,部分已复原,有碗、罐、高足杯、三足鬲等多种器型。最惊奇的是一件高足蛋壳陶杯,据专家介绍,它应当来自于同时代的北方龙山文化区,这说明凤凰咀遗址当与龙山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跨区域交流。另外,还有古朴生动的陶塑动物出土,可见羊、狗等动物已经进入遗址先民的生活。展厅中还有各类人工凿孔的玉器、石箭镞、石矛、石斧等文物,足见当时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状况。白灰壁块是城址内房屋用于刷涂墙壁的遗留,这说明当时城内的建筑水平的精湛,反映了礼制与社会等级差异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图片 3.png

 

凤凰咀遗址出土器物展示图

考察结束之际,热心的彭站长还邀请我们参观了松树坡刘水路书法工作室,近距离见识了书法大家的风采,并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过去与现代的人文穿梭与结合,让我们的考察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图片 8.png

老师们参观松树坡刘水路书法工作室

 临近中午,教研考察顺利结束。本次活动给历史学科教师们以直接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了书外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深邃的历史。相信这次的凤凰咀遗址教研之行,一定能让以后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富有韵味。

图片 4.png 

 来源:历史学科室  报道:徐威  图片:李厚刚 徐威   审核:张德平  终审:李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