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华服饰魅力,探寻传统服饰文化

——我校高一历史教研组举办中国传统服饰主题活动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实用功能,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折射出人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画卷。

为认真落实劳动实践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我校高一年级历史组筹划了“穿在身上的中国——领略‘衣冠上国’的传统服饰之美”主题活动。本次活动要求学生以某一时期的传统服饰为主题,通过亲身体验、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完成个人作品。活动得到高一年级学生的踊跃参与,透过一个个精致的作品,我们仿佛穿越时光,回到那些气象万千的时代,感受到汉之庄重、唐之雍容、宋之雅韵、明之华章......甚至民国之摩登。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委老师从专业性、知识性、艺术性等角度出发,最终评选出特等奖5名,一等奖11名,二等奖8名以及优秀奖若干。

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png

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唐之雍容

 1.jpg

高一(28)班 李沁彤 作品

2.jpg 

高一(20)班 黄奕 作品

 3.jpg

高一(4)班 肖鑫荣 作品 

评委点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唐代的服饰给人以灿烂明艳、雍容华贵的印象。大唐服饰的气象万千,离不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以及各民族文化和合共生。唐朝后期,政治动荡,服饰却越加华贵,反衬出时代之悲。李沁彤同学身着襦裙,给人以俏丽修长之感。肖鑫荣、黄奕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对唐朝时的妆容风格、服饰特点进行了清晰的介绍,足见其用心。

明之华章

5.jpg 

高一(18)班 李晓米 作品

6.jpg 

高一(14)班 董秋航 作品

评委点评: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服饰制度。圆领袍、马面裙、霞帔、马甲等都是明朝常见的服装。李晓米同学对马面裙的结构特点、寓意等进行介绍,文字清晰,图片精巧。张心悦同学不仅亲身体验明制汉服,拍摄了精美的照片。还采用以图配解的方式,对明制汉服的形制进行说明。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张心悦同学意识到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严肃拒绝文化挪用、文化抄袭的现象,捍卫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敦煌之美

 7.jpg

高一(28)班 张琰策 作品

评委点评:敦煌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一颗明珠。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等古老的文明在此交汇,多元文化的高度碰撞与融合,孕育出莫高窟绚烂丰富的文化遗产。敦煌飞天在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指画在敦煌壁画上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张琰策同学按照敦煌飞天的发展阶段,对其进行介绍。漫长历史长河中,敦煌壁画彰显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感内涵,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美好愿望。看着这张手抄报,仿佛又听到古道之上的羌笛悠扬、驼铃回响。

巧手佳作

 8.jpg

高一(11)班 何楚格 作品

 9.jpg

高一(28)班 李芋征 作品

10.jpg 

高一(14)班 徐玉棠 作品

评委点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扇子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何楚格同学以国画的手法,在现代材料上进行创作,制作了精美的扇子一个。绒花,又称宫花、喜花,谐音“荣华”,寓意吉祥富贵,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簪花之俗,古已有之。《红楼梦》中,李纨将“宫里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送给园内的姑娘们,这里的“堆纱花儿”,指的就是绒花。李芋征同学所制作的绒花,清新淡雅,仿佛绽放在梨树枝头,给人以明快活泼的青春之感。

历史学科承担着普及历史知识、建构历史思维、塑造正确史观的重任,在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历史学科更是在传承民族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民族自信、牢固民族认同上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通过本次活动深度参与,我校学子不仅感受到传统服饰的形、色之美,更体会到千年来华夏人民的智慧,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彰显着学子们作为中华少年的自信与自豪。

 

来源:2022级高一历史组  报道:聂伟  照片:刘楚楚  审核:张德平、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