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注为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二(14)班的王宇成。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专注为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翻开历史的扉页,专注力始终是成就卓越的密码。达·芬奇为描绘《蒙娜丽莎》的双手进行了三十余次解剖。王羲之练字染黑整池碧水,屠呦呦在古籍与实验室间往返千次终得青蒿素。这些穿越时空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天才,不过是把全部精力聚焦在一点,持续燃烧。就像凸透镜能将阳光汇聚成火种,专注力让我们思维的星火迸发出燎原之势。

然而在这个短视频争夺眼球、信息碎片化割裂思维的时代,专注力正成为稀缺品。我们是否常陷入这样的怪圈:本想查道题却刷了半小时朋友圈,计划背单词却被游戏推送打断,课堂上刚听懂定理推导,思绪又飘向下课铃声?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每次切换注意力,大脑需要15分钟重新进入状态。当我们自以为在多线程工作时,实则在反复支付高昂的认知成本。

培育专注力,需要我们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园丁。不妨从环境开始整理:在教室让书桌保持干净整洁,在完成假期作业时给手机设置专注模式,划分学习时段。更重要的是修炼内心的澄明——课前默念三遍此刻最重要,解题时想象笔尖与纸面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读书时化身与作者对话的旅人。真正的专注不是苦行,而是主动选择的沉浸。

当我们真正进入心流状态,会发现专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解出数学压轴题的豁然开朗,读懂《百年孤独》魔幻笔法时的会心一笑,在实验室记录数据变化的心跳加速……这些瞬间都在重塑着我们认知世界的维度。就像北斗卫星团队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专注力最终指向的,是对知识纯粹的热爱与对真理不懈的追寻。

同学们,站在猎猎飘扬的国旗下,我们不仅是读书求知的学子,更是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接力者。当我们抱怨时间不够时,不妨想想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执着。当我们想要放弃时,请记得钱学森在稿纸背面演算公式的专注。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航船的掌舵者,以专注为帆,在知识的海洋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f1381702117b153b664f6c21d92207e.jpg

来源:学生工作处  作者:王宇成   审核:徐曙光  终审:李小超